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体育播报

体育赛事规划,体育赛事规划的要点

tamoadmin 2024-07-11 人已围观

简介1.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2.成都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3.2025全运会将在大湾区举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盛会)4.成都准备申办奥运会写进提案了吗?《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中国体育报2011年04月01日19:55 手机看新闻打印 网摘 纠错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建设体育强

1.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

2.成都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

3.2025全运会将在大湾区举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盛会)

4.成都准备申办奥运会写进提案了吗?

体育赛事规划,体育赛事规划的要点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体育报

2011年04月01日19:55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建设体育强国、推进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阶段。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体育在保障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成就辉煌。“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体育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一心,拼搏进取,以认真筹备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推动各项体育工作全面进步,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加,各类体育场馆已超过100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65万人。群众体育科学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634个,创、超世界纪录88次。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成为奥运史上无与伦比的精彩盛会,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51枚、银牌 21枚和铜牌 28枚,金牌榜名列第一的历史性突破,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居民体育消费迅速增长,从业人员不断增加,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317万,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占当年GDP的0.52%。关系到体育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体育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共中央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体育政策法规颁布实施,为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8月8日被定为“全民健身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体育节日。北京奥运会遗产社会化、全民化、制度化取得显著成效。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宣传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体育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认真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在群众体育领域,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在竞技体育领域,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还很不均衡,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和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些项目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以全运会为龙头的国内竞赛体系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管理不规范、市场规模不大等诸多问题,市场机制配置体育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有效地发挥。体育发展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待深化,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有待提高,体育理论建设、政策研究、队伍素质等方面都面临新形势下体育发展与改革的严峻挑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国际体育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十二五”时期,必须迎难而上,高度重视、努力解决阻碍和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体育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了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家“十二五”期间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强烈,体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改善。竞技体育巨大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应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成为国家间交流、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现国家形象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竞技体育蕴含的丰富精神价值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成为全社会的宝贵财富。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更加密切,体育市场不断扩大,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使体育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更加积极、全面的影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体育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明确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坚定信心,加快改革,勇于挑战,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各项体育工作,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四)“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宗旨,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立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我国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五)“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国家“十二五”总体部署和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要求,进一步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升中国体育发展的水平和效益,改善发展结构和质量,促进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继续保持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排名前列,改善项目发展结构和布局,巩固和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增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体育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努力提升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体育法制、人才培养、行业作风、体育外事、体育宣传等工作水平,促进中国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现代化。

(六)“十二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体育工作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立足体育,奉献社会。坚持促进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对外交往中的综合功能和独特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准确把握体育定位,把体育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探索各项体育工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实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体育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育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体育协调发展,促进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现代新兴体育项目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调发展。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全面推进体育发展。

----坚持科教兴体、人才强体、依法治体。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重视和发挥科技、教育、人才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坚持体育事业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发挥先导作用,坚持体育科学研究与体育运动实践相结合,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增强体育法治观念,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将体育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通过体育促进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三、努力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为改善民生服务

(七)“十二五”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强化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立完善以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健身指导、科学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民健身设施、全民健身组织、全民健身指导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等方面的数量与质量显著提高,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城乡、区域群众体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八)加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制定与实施管理。推动制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促进建设以区县为中心、街道乡镇为基础、方便社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国家对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有关规定。保证设施建设经费,加大对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公共体育设施。研究制定相应标准和规范,加强指导监督,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九)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支持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和社区多功能全民健身设施。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全民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全民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全民健身设施。积极推进城乡新建居住区建设全民健身设施。

(十)进一步推动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总结经验,拓宽思路,继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并向社会公示开放时间和服务内容。完善和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促进体育场馆开放的政策,逐步建立相应的开放条件和标准、财政补助、保险、收费标准、安全管理规范、责任追究等制度和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努力扩大体育场馆开放范围,盘活体育场馆资源。会同教育等部门,努力提高具备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的开放率。

(十一)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组织,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社区体育俱乐部有较大发展。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要对不同类型的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给予支持和扶持,切实推进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十二五”时期,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十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各分支机构,各省区市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基地设施配备及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登记注册制度,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宣传,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十二五时期,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以此为基础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和社会热心人士从事义务健身辅导,普遍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十三)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与竞赛。修订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达标活动,动员吸引城乡居民坚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各级地方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支持群众经常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群众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办好第五届全国体育大会等全国和地方综合性全民健身竞赛活动,坚持淡化锦标、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总结经验,拓展改革成果,创新符合群众性体育赛会宗旨的办赛模式,充分发挥赛事的多元功能和综合影响。

(十四)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以各级各类学校、体校、公共体育设施及社会各类性质体育设施为载体,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建设,使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数量达到5000个以上,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500所以上,保持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数量稳步增长。探索创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教育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关注青少年的体育需求,广泛开展青少年健身活动、竞赛交流、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等服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体育的氛围,促进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

(十五)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加强老年人体育活动队伍建设和宣传工作,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加强对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指导服务,广开残疾人体育事业经费筹集渠道,培养适应残疾人需要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关注下岗失业人群、城镇贫困人口和城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从政府、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构建相应的体育活动参与保障机制。加强特殊人群体育的科学研究,研制与推广适合特殊人群的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

(十六)加强全民健身调查监测和科技服务。加强各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宣讲科学健身知识,传授科学健身方法,不断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状况、国民体质状况的研究监测和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等相关信息的发布制度。组织开展好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建设科学健身的知识普及、咨询、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群众体育科学健身服务平台,积极创建科学健身示范区,进一步促进科学健身成果的转化。

四、进一步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为国争光

(十七)“十二五”时期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是:继续实施奥运战略,夏季项目保持在亚洲领先,在奥运会上金牌数和奖牌数排名前列,巩固和扩大优势项目,强化潜优势项目,提高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整体水平,落后项目力争有所突破,冬季项目水平稳中有升。加大后备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以推动训练和管理创新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后备人才培养规律、运动项目制胜规律、体育竞赛的备战参赛规律、运动队管理和训练规律的认识,建立符合世界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趋势、适应中国国情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十八)不断优化项目结构,促进竞技体育均衡发展。突出重点,保持巩固优势项目。重视开发潜优势项目,使之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通过改革训练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机制、加强训练创新等手段,提升落后项目水平。加大对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集体球类项目和冬季项目的政策研究与投入,力争运动水平有所提高。支持和鼓励各地方、各行业重点发展符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运动项目,优化布局,提高效益,形成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

(十九)改革和完善运动竞赛体系。对全运会的赛制、设项等进行合理调整,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全运会在推进赛制改革、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大政策引导,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调动地方体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建立符合青少年成材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制度。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竞赛管理体系。

(二十)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以为国争光、服务大众为目标,协调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体育系统与非体育系统等关系,在资源配置、项目布局、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集中优势,不断创新,赋予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内涵、新内容、新机制,更好地凝聚国家目标、社会需求、大众意志和体育资源,促进竞技体育实现新跨越,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二十一)做好奥运会的备战和参赛工作。全面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11-2020)》,加强对备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完成好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备战参赛任务。加强对备战工作的综合协调与组织,使备战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完善、保障有力、奖惩严明、运转有效的奥运备战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确保奥运会备战工作有序进行,争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二十二)完成好“十二五”时期举办和参加其他重大赛事的任务。认真筹备、精心组织2011年第7届全国城运会、2012年第12届全国冬运会、2013年第12届全运会和2012年海阳第3届亚沙会、2013年天津第6届东亚运动会、2013年南京第2届亚青会、2014年南京第2届青奥会等综合性运动会;承办好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等重要国际单项赛事,为国内外运动员搭建良好的竞技平台。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社会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十三)加强国家队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家队竞争和激励机制,形成竞争有序、科学合理的国家队管理体制。建立符合本项目实际的复合型国家队管理训练团队。发挥主(总)教练训练管理的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完善训、科、医紧密结合的国家队科学训练运行机制。加强国家队训练基地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加强训练监控,创新身体功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国家队训练评估办法,提高国家队训练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地方和单位承担国家队训练任务。

(二十四)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夯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基础。制定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布局,完善业余训练评估奖励政策。开展新奥运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修订奥运项目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和注册工作的管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建成符合体育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培养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政府主导下的体教结合为资源整合机制,以基础教育阶段为重点,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为骨干,以少年儿童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为基础,规模、布局、结构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和巩固业余训练基础。

(二十五)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加强教练员培养工作,完善教练员注册管理,全面提升教练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办好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加强国家队教练员队伍建设,推行精英教练“双百”培养计划。改革和完善裁判员管理体制,发挥单项运动协会作用,加大裁判员培养力度,加强裁判员管理监督,提高裁判员专业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人员相对稳定的高素质裁判员队伍,培养一批能够在各类国际大赛中担任裁判工作的优秀国际裁判员。

(二十六)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文化教育工作普遍纳入国民义务教育序列,形成较为完备的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运动员的基础文化教育水平和质量,加强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工作,根据运动员训练比赛任务重、流动性大等特点,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国家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拓宽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培养输送渠道,积极协调教育部门,争取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向体育运动学校倾斜。继续落实和完善退役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各项政策,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

(二十七)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完善并落实各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切实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确保运动员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完善运动员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引导和支持运动员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完善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对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政策性支持。构建和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帮助运动员顺利实现职业转换。

注:因“百度知道”的篇幅限制,只能发这么多了。你可再“追问”,我再发给你即可。

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了推动本市体育赛事有序开展,加快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全面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面向社会的各类体育赛事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国家对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赛事举办)

本市鼓励各类组织、个人依法举办体育赛事,鼓励各类组织、个人以投资、捐赠等方式支持举办体育赛事。第四条 (政府职责)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为体育赛事举办创造条件,支持引进重大体育赛事,加强对重大体育赛事的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促进体育赛事发展。第五条 (部门职责)

市、区体育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赛事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体育赛事的服务保障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对体育赛事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体育赛事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体育赛事的公共交通保障工作。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体育赛事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文化旅游、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体育赛事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第六条 (管理原则)

本市对体育赛事的管理遵循促进发展、规范有序、服务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第七条 (体育社会团体责任)

各级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团体(以下简称体育社会团体)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惩戒规范,对举办体育赛事的组织、个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等开展业务培训,为体育赛事举办提供指导和服务。第二章 促进发展第八条 (规划布局)

市体育部门应当按照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体育改革发展规划要求,统筹规划本市各类体育赛事,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推动群众性赛事,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第九条 (国际性、全国性赛事)

市、区体育部门应当引导举办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提升体育赛事品质。第十条 (自主品牌赛事)

市、区体育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和发展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市场活跃度高、溢出效应显著的自主品牌赛事,培育体育赛事品牌,弘扬城市文化。第十一条 (群众性赛事)

市、区体育部门应当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支持举办各类群众基础好、社会参与度高的群众性体育赛事。第十二条 (产业融合发展)

市、区体育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发挥体育赛事对本市文化、旅游、商贸、会展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第十三条 (平台服务)

市体育部门应当通过本市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公开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条件、规范要求和赛事基本信息,为举办体育赛事的组织或者个人办赛提供信息服务和申请政府补助项目等便利,为参赛者、观赛者等提供信息服务。

市体育部门应当依托本市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有关部门共享赛事基本信息,加强业务协同,优化政务服务。第十四条 (赛事评估)

本市建立体育赛事评估制度。

市体育部门应当创建和完善体育赛事品质指标体系,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专业度、贡献度等开展评估,定期发布体育赛事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是确定和调整本市体育赛事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

市体育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前款规定的评估工作。第十五条 (知识产权保护)

本市对体育赛事相关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以及体育赛事的名称、徽记、旗帜、吉祥物等标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法予以保护。

本市鼓励举办体育赛事的组织或者个人主动办理相关知识产权权利证书及有关手续。第十六条 (参赛者权利保护)

参赛者在符合体育赛事规定的条件下参加比赛,享有公平竞赛、获得赛事信息和比赛成绩、对比赛成绩申诉等权利。第十七条 (政府扶持)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体育部门可以采取安排专项资金、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公共资源等方式,鼓励、支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

成都市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

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

 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成都大运会将于明年6月26日晚8:00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开幕,成都大运会将设置18个竞赛项目,一共将产生269枚金牌。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

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1

 位于龙泉驿区的东安湖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将作为第31届大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举办地。该中心占地678亩,由“一场三馆”构成,其中“一场”为4万座综合运动场,“三馆”为1.8万座多功能体育馆、综合小球馆和5千座游泳跳水馆。

 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兼顾赛事要求和赛后利用,赛后将打造为国际一流的文化综合体,除承包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外,还可满足大型综艺、综合展会、群众健身、体育培训、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要求,让成都市民共享大运成果。

 “三馆”项目已于2018年10月25日全面开工,土方、桩基工程已经完成,正在实施主体施工,将于2021年4月底前完工并启动大运会相关测试。

 据悉,东安湖体育公园泛光照明已完成95%,于近期进入调试阶段,预计2021年1月调试完毕。泛光照明是突显建筑特色、烘托赛事氛围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多样化的配光及灯具安装方式,主场馆屋顶造型的世上面积最大的“太阳神鸟”,呈现灿烂夺目的光彩,使得整个“飞碟”形态似欲腾空而起。

 主体育场泛光效果以顶部“太阳神鸟”屋面线条灯,立面软灯条、点光源以及地面立杆投光为主,共计130余万颗灯珠,30000余米灯带。在屋面玻璃及吊顶膜间,主体育场设置了8000多套RGBWA明装硬质线性LED灯具,共90万余颗灯珠,利用屋面图案及非图案区域的透光率不同,主体育场在夜间也能呈现“太阳神鸟”图案;并且可在非图案区域呈现金色灯光效果,最大程度还原“太阳神鸟”金饰历史感、神圣感。

 “三馆”泛光照明包括可调节式泛光灯、屋面明装泛光灯、屋面可弯曲LED软性灯带、扶手栏杆可弯曲LED软性灯带及多功能体育馆室外楼梯踢脚灯,约54万颗灯珠,7000余米灯带。“三馆”在四角落重点照明,增加建筑的整体感,突显简洁大气的结构形态。中央区域开敞百叶使室内灯光效果以内光外透的方式呈现,展现丰富的层次感。

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2

 日前,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官方网站公布了成都大运会竞赛总日程。

 成都大运会将于明年6月26日晚8:00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开幕。根据竞赛总日程,成都大运会将设置射箭、体操、田径、羽毛球、篮球、跳水、击剑、柔道、艺术体操、赛艇、射击、游泳、乒乓球、跆拳道、网球、排球、水球和武术18个竞赛项目,一共将产生269枚金牌。

 和所有综合性运动会一样,基础大项田径和游泳是成都大运会的两个“金牌大户”,分别将产生50枚金牌和42枚金牌;紧随其后的是跆拳道、武术和射击赛场,分别将产生23枚金牌、20枚金牌和18枚金牌。此外,柔道项目将产生16枚金牌,跳水和赛艇项目将各产生15枚金牌,体操、击剑和射箭项目则分别将产生14枚金牌、12枚金牌和10枚金牌。

 根据竞赛总日程,水球比赛将于8月17日,即成都大运会开幕前一天率先揭开战幕,这也是本届大运会第一个开赛的项目;与此同时,水球比赛也将产生本届大运会最后一枚金牌,8月29日在成都现代五项赛事中心游泳击剑馆的水球赛场,将产生成都大运会闭幕当天的唯一一枚金牌。也就是说,水球比赛将贯穿成都大运会的全部13个竞赛日。

 成都大运会开幕后的第一个竞赛日,也就是8月19日一共将产生14枚金牌,分别是射击5枚、武术3枚、击剑2枚、跆拳道2枚、跳水2枚——也就是说,成都大运会的首枚金牌将在这5个项目中产生。而成都大运会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天将是8月21日,当天一共将产生9个项目的45枚金牌,其中包括在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产生的全部15枚赛艇金牌。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效果图

 根据竞赛总日程,多个备受市民关注的新建和改建场馆,将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承担重要的比赛任务:

 体操决赛将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馆进行;

 游泳决赛将在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进行;

 篮球决赛将在凤凰山体育公园冰篮球馆进行;

 乒乓球决赛将在高新体育中心体育馆进行;

 田径决赛将在双流体育中心体育场进行;

 武术决赛将在城北体育馆进行。

 此外,多所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将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上演精彩的金牌争夺战: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体育馆将上演跆拳道决赛;

 成都体育学院综合馆将上演艺术体操决赛;

 西南交大犀浦校区体育馆将上演排球决赛。

2022成都大运会选址3

 自从去年8月18日“大运号”卫星亮相以来,便吸引了全球关注。作为本届大运会航天技术类官方独家赞助商,国星宇航计划于明年发射以大运会赛事命名的AI型星“大运号”。据记者了解,未来,大运号卫星数据将致力于服务智慧大运赛事建设及融媒体报道。

 “大运号”去年8月正式亮相,它是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将重点为大运会的场馆建设、赛事开展等方面提供空天地一体化互联网服务。这是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与航天技术类企业携手深度合作。“大运号”卫星升空后,将为成都大运会提供整合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服务,预估全年提供300-400张遥感影像。

 11月24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近距离参观了国星宇航卫星运控系统、卫星实验室、“园区之眼”、“城市之眼”、“地灾之眼”等AI型星互联网平台,深入了解了AI型星在数字城市建设、打造大运智慧赛事的创新应用场景。在“空天地人”融媒体探讨中,国星宇航展示了卫星遥感影像、卫星时序变化闪图等资源技术在大运会场馆建设和成都城市发展变迁等事件报道中的应用成果。

 在大运会报道期间,50万米高空的卫星视角深度融入新媒体技术,将为全球观众构筑全新的观赛体验。据了解,“大运号”卫星升空后,将为成都大运会提供整合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服务,包含全球参赛大学编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全球参赛城市遥感影像,成都地标、最新场馆、大运会重要地点高分辨率遥感编程影像图。同时,“大运号”卫星还将为大运会提供闪图(卫星时续图)、fly to 视频(卫星视角视频)、全直播点位等融媒体服务。

2025全运会将在大湾区举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盛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依据)

为了规范体育赛事活动有序开展,加快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促进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成都市体育条例》《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面向社会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国家、四川省对国际性、全国性、省级体育赛事活动以及其他体育赛事活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管理原则)

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应当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遵循促进发展、规范有序、服务保障、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第四条 (政府职责)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为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创造条件,按照谋赛、营城、兴业、惠民相结合的原则,支持引进、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并提供服务保障。第五条 (部门职责)

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体育赛事活动的指导和监管,组织协调体育赛事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对体育赛事活动的治安秩序维护和交通秩序保障工作进行监管并组织指导实施。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支持体育赛事活动的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体育赛事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对体育赛事活动的防疫工作进行指导。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对体育赛事活动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财政、城管、市场监管、消防救援、住建、经信、外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公园城市、商务、文广旅、博览、气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

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保障。第六条 (协会职责)

市和区(市)县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及章程规定,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惩戒规范,对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等开展业务培训,为体育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指导和服务。第七条 (鼓励支持)

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引进、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以投资、捐赠等方式支持举办体育赛事活动。

区(市)县人民政府以及体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安排专项资金、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公共资源等方式,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第二章 发展规划第八条 (赛事规划)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统筹规划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不断完善赛事项目布局,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活动,推动群众性赛事活动。第九条 (引进赛事)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引进、举办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性、全国性和省级体育赛事活动,着力提升体育赛事活动品质和城市影响力。第十条 (自主品牌)

本市支持并培育城市特色鲜明、市场活跃度高、产业带动力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弘扬天府文化、宣传成都城市品牌。第十一条 (群众性赛事)

本市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支持举办各类群众基础好、社会参与度高、具有民间特色的群众性赛事活动。第十二条 (产业融合)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文广旅、商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博览等有关部门,发挥体育赛事活动的消费引流作用,促进体育赛事活动与文化、旅游、餐饮、交通、商贸、乡村振兴、会展等产业的创新、协调、融合发展,为服务业增加新动能,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第十三条 (赛事评估)

本市建立体育赛事活动评估制度。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创建和完善体育赛事活动品质指标体系,对体育赛事活动的关注度、专业度、贡献度、风险性等开展评估,定期发布体育赛事活动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作为确定和调整本区域体育赛事活动规划布局和赛事活动监管的重要依据。

体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前款规定的评估工作。第十四条 (区域合作)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城市体育行政部门的交流协作,推动体育赛事活动人才、场地、资金、信息以及项目等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体育赛事活动共建共享。

成都准备申办奥运会写进提案了吗?

2025年,中国将迎来第十四届全运会,而这一次,全运会将在大湾区举办。大湾区是指由广东省内的珠三角地区(包括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所组成的城市群。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推动大湾区的发展,也是为了打造一场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盛会。

筹备工作

为了确保2025年全运会的顺利举办,筹备工作已经开始进行。首先,需要确定举办地点。目前,广东省内的城市已经开始竞争,希望成为全运会的主办城市。而举办地点的选择,将会影响到场馆建设、交通配套等方面的规划。

其次,需要制定赛事计划。全运会包括多项比赛,需要制定详细的比赛计划,以便各个城市能够充分准备。同时,还需要制定安全保障计划、医疗救援计划等方案,确保全运会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最后,需要进行场馆建设和改造。为了满足全运会的需要,需要建设或改造多个场馆。这些场馆需要符合国际标准,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利用。

影响与意义

举办2025年全运会,对于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全运会将带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在筹备和举办全运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场馆建设、交通配套等投资,这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其次,全运会将提升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全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通过举办全运会,大湾区将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提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全运会将促进大湾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全运会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对于大湾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举办全运会,可以提高大湾区的体育设施水平和体育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成都准备申办奥运会?市政协委员将其写进提案。

继北京之后,成都市也将着手准备申办奥运会?这有可能么?在2018年成都市“两会”召开之际,成都市政协委员蒲虎正式提交两会提案,提出“关于成都市着手准备申办奥运会的建议”。

为何敢这样提?成都满足申办奥运会的条件么?2月22日,蒲虎委员接受了专访。

谁先提出谁主动!力争全国第二个提出申办奥运会

蒲虎委员在提案中提到:“成都市应该大胆提出并积极申办奥运会,同时在制定《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时对相关场地、设施进行规划,否则成都可能错失发展的重大机遇。”

“再过20年之后,许多城市都有能力去申办奥运会,到时候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他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我觉得谁先提出来谁主动”。目前,北京已经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并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上海举办过规模空前的世博会,广州举办过亚运会,中西部城市几乎没有举办过大规模的国际综合赛事。

蒲虎委员说,成都作为国家西部中心城市,在经济总量、人口规模、教育资源、历史文化、基础设施、交通和通信、旅游资源、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支持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加快发展,而申请举办奥运会将是一次全面的、力度空前的机遇。

申办奥运会与成都市发展目标一致

蒲虎委员认为,申办奥运会与成都市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成都提出了建设“五中心一枢纽”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要建成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通过申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和通信设施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促进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牌和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市民体质和城市精神,它与成都市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瞄准2032年和2036年奥运会

对于申办哪一届奥运会,蒲虎委员心中预设了一个时间点。他告诉记者,现在2020年、2024年、202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已经确定,最近可能申报的是2032年和2036年奥运会。

根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35年前后成都的经济规模将进入全球城市前30名以内,常住人口2300万,有足够的实力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因此我建议最好是2036年”,蒲虎委员说,现在到2036年还有近20年的时间,届时,成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基础准备来办一场奥运会。

关注天府奥体城 建议为奥运会项目提前预留场地

蒲虎委员告诉记者,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成都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共将规划34个体育赛事场馆,其中天府奥体城项目初步规划包含空港新城、三岔湖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部分区域,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规划形成“核心区、水上运动区、山地运动区”三大奥体功能板块。因此,在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和赛事组织方面,成都其实已经未雨绸缪。

而根据总规第三阶段(2026-2035年)目标,成都将积极申办青奥会、亚运会、东亚运动会或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离奥运会一步之遥。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明确写入积极申办举办奥运会,规划中应预留举办奥运会的场地和空间,避免规划调整和重复建设。

建议尽快启动可行性研究

成都市离真正申办奥运会还有多远?蒲虎委员说,把想法提出来只是第一步,他建议成都市委市政府尽快启动成都市申办奥运会的可行性研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建议。同时,在此基础上尽快提出申办奥运会的请求,及时报请国家有关部委协调相关事项,抢占先机。

2018年2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正式开幕,蒲虎委员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目前本提案已经正式提交。同时,民建成都市委已决定将其作为集体提案提交讨论,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举办奥运会乍一听起来让人觉得很惊讶,但我们要勇敢大胆地提出来,不要因盆地意识限制了我们的想法”,蒲虎委员说,“它虽然会花钱,但也会留下一笔财富,比如体育设施,还有城市精神。”

成都申办奥运会?市政协委员们怎么看?

成都市政协委员接受采访

成都市政协委员陈冠夫:申办奥运会有益于对青少年体育事业的推动

蒲虎委员在提案中明确,应该大胆提出并积极申办奥运会,同时在制定《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时对相关场地、设施进行规划。对此,成都市政协委员陈冠夫表示十分赞同。

成都市政协委员陈冠夫

陈冠夫说,我们应该首先把格局做大,把眼界放宽,先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做,因为奥运会并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比如经费不够,就先一期一期地建设,但要预留规划空间,避免未来的用地紧张。待城市经济总量扩大之后,也能进一步得到国家的支持。

另一方面,他认为,申办奥运会有益于对青少年体育事业的推动。陈冠夫表示,可以将青少年的教育与奥运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奥运场馆在后期可以向社会,向青少年开放,还可以开放给中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使竞技体育走向全民健身。同时他表示,四川为国家贡献了许多奥运冠军,但目前成都市学校的标准体育场馆还比较分散,将奥运会专业场馆纳入综合利用的考量可以提升整个四川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提高全民体质,提高成都市的精气神。

成都市政协委员李仁强:期待奥运助力实体经济企业“走出去”

成都市政协委员李仁强

“对于我们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制造行业来说,如果举办了奥运会将大大加快我们实体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成都市政协委员李仁强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奥运会的举办对于中国造、四川造、成都造走向世界有很大的宣传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开放窗口,也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现在四川制造并不缺乏品牌,但是缺乏向世界展示的窗口。类似奥运会这类巨大的国际交往舞台可以让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对四川和成都加深了解,对“四川造”的产品和企业走出去有很大帮助。他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自己并不担心外来资本的冲击,目前来看申办奥运会一定是利大于弊的。“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有这个想法,如果连想法都没有,我们怎么去争取?机会是争取来的。”

成都市政协委员邓菊秋:想法很好 但要注重提前调研论证

成都市政协委员邓菊秋

成都市政协委员邓菊秋对此十分认同,但同时,她认为一定要提前做好调研和论证工作。“成都如果能申办奥运会必然将带来很多好处”,她说,“第一是城市的知名度,国外很多城市都是在申奥的过程中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另一方面,申奥成功以后,要进行体育场馆等建设,对城市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的品质。”

但她同时认为,举办奥运会需要大笔的投入,还要考虑奥运会后体育场馆的利用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权衡的。因此她建议,要由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调研团队对其投入与收益等系列问题做好周密的调研与对比。“举办奥运会前几年的收益是比较显著的,但几年过后,它能带来的好处就是间接的”,她说,“有没有可行性,这些都需要科学地调研再得出结论。”

据了解,目前,民建成都市委已决定将该提案作为集体提案提交讨论。未来成都是否应该着手申办奥运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纳入考虑,你怎么看?

文章标签: # 体育 # 发展 # 体育赛事